對於長期仰賴出口美國的日本企業,打擊當然巨大。
《聯合新聞網》指出,自2012年啟動組織改造至今,尚有內政部、交通部改制為交通及建設部、經濟部改制經濟及能源部、環保署升格為環境資源部、農委會升格為農業部未完成,而加上本屆政府欲推動的數位發展部,行政院至少有6個部會得改動。」 2010年,行政院組織法修正案在立法院三讀通過,明訂行政院轄下37個部會將整併為29個。
當時海外僑界沒有預料到的是,國民黨籍的馬英九竟也擬議推動裁撤僑委會。《報導者》引述了一位曾參與行政院組織改造的官員觀點指出,組織改造的原則在於是否有核心業務,而僑委會就是個找不出核心業務,且不需要獨立存在的機關。所謂「僑民三等論」,即將僑務工作服務對象分為三個優先順位,首先是拿中華民國護照,從台灣出去的「新台灣人」,接著是曾留學台灣的僑生,最後第三等,是傳統上的華僑、老僑等有華人血統者,由於這一族群多年來與中華民國關係淵源深,因此在當時反彈聲浪也最大。2016年三度政黨輪替後,時代力量曾提出整併僑委會、蒙藏委員會、退輔會的建議重點是只要國民黨候選人發起這項倡議,就能逼民進黨的候選人表態,到時候綠營候選人要不是得為了農民選票逼得「逆中央」,就是跟陳其邁在高雄市議會質詢時一樣無法正面回應,隱性失分。
只要讓整場2022年選舉都圍繞瘦肉精,國民黨就有機會大勝 現在許多藍營執政的縣市已經開始運作,使用地方自治條例規定含瘦肉精的豬肉不得在縣市內銷售,嘉義開了第一槍之後,包括雲林、彰化,甚至台北、新北等城市首長,也都表示將力行「禁止銷售」。但即使論者抱著美國在聯合國闖關而過的Codex法典,但不論台灣內部或包含歐盟等其它地方,都仍有不少質疑這個安全規範可靠程度的反正,衛福部宣布放行才開食安諮議會的做法,更顯得欲蓋彌彰。回台灣的路,用命也不一定換得到。
他在之前的一年意外受傷不再清醒,人再也不能站起來最後,那須藉由秀麗細緻的日本畫,將阿爾卑斯山描繪下來,完成他長久以來的夢想。《蓬萊.大觀.鄉原古統》,頁50。直到1911年左右才結束遠行,返回東京。
在100年前日本統治的時代,這裡曾是台灣神社的所在地。《朝鮮美術展覧会図録第5回》,頁16。
橋本雅邦過世後,傾心山岳之美的那須,決心遊歷海外,親訪各地名山勝景,透過寫生將山岳收攬入畫。畫家刻意凸顯東峰的陡峭跟高聳,不但符合畫軸的格式,也讓整幅畫顯得氣勢磅礡。展覽訊息請關注美術館官網公告。本文為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贊助之研究成果一部分,謹致謝忱。
熱愛山岳的畫家並且穿過平原、翻過山麓,前往近代登山運動發源地—白雪皚皚的阿爾卑斯山朝聖。【圖3】 一年多後,那須雅城才回到年少時踏訪的故土—台灣。然而,在台灣開啟繪畫事業第二春的那須,並未忘記年少的夢想:前往地球另一端的巴黎。這幅畫被神社慎重地收藏著,直到戰後才輾轉來到國立台灣博物館。
山岳畫家的夢想 為了前往歐洲, 那須透過舉辦畫展募集旅行經費。這位橋本雅邦同時也是橫山大觀(1868—1958)、下村觀山(1873—1930)及西鄉孤月(1873—1912)等重要畫家的老師。
林育淳,《蓬萊.大觀.鄉原古統》(台中:國立台灣美術館,2019)。這是一幅筆觸精緻細膩、設色高雅的日本畫。
文:劉錡豫 沿著台北市中山北路,越過中山橋,會看到高聳的圓山大飯店坐落在劍潭山麓,這是台北人熟悉的風景。構圖方面,《新高山之圖》應是那須選擇冬末春初,從主峰向東峰眺望的視角作畫而成。他所描繪的高山風光,也在台灣的美術展覽會中受到矚目,之後也參與台灣當地的畫會活動。後排:左1為鄉原古統,左2為林玉山,右2為郭雪湖。除了募款的現實考量,也能視為來台寫生的創作成果。【圖5】 Photo Credit: 節圖自漫遊藝術史 【圖5】那須雅城,《西歐アルブス﹑マツタ-ホルンの圖》,1932,第6回台展出品。
再經過十餘年的沉潛,他想起青春年少曾踏訪的台灣山岳,興起故地重遊的念頭。他自幼隨父親習畫,長大後前往東京,師事畫壇名家橋本雅邦(1835—1908)。
就在展覽結束沒多久,那須來到台灣神社,向神明獻上自己的畫作《新高山之圖》。《日本美術院百年史 三卷上》,頁11。
恰逢1928年底昭和天皇即位的「御大典」,那須決定要描繪台灣的山岳作為祝賀天皇的禮物。時隔多年再次來台,台灣的友人們並未遺忘他,報紙特別撰文介紹那須雅城,稱他為「台灣的老朋友」。
Photo Credit: 節圖自漫遊藝術史 【圖3】那須雅城,《靈峯映春陽》,1926,第5回朝鮮美術展覽會出品。那須雅城《新高山之圖》將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『不朽的青春—臺灣美術再發現』 (2020/10/17—2021/01/17) 展出。【圖2】 Photo Credit: 節圖自漫遊藝術史 【圖2】1905年,那須雅城(最後一排左3著和服者)於橋本雅邦(第3排左4)所指導的二葉會合影。日本美術院百年史編集委員會,《日本美術院百年史 三卷上》(東京:日本美術院,1992)。
他曾沿著東海岸的峭壁斷崖旅行,深入理蕃事業如火如荼的高山,寫生各地美景。為了深入高山作畫,尾崎秀真引介那須加入台灣山岳會,這是由日本官員、教師等愛好者所組成的登山團體。
來台途中,他先前往朝鮮京城(首爾),探訪朝鮮山岳,足跡包含金剛山、長白山等地,取材作品先後入選第5、第6回朝鮮美術展覽會。山岳畫家的青春 那須雅城出生於依山傍海、風光明媚的四國香川縣,家族世代擔任神職。
不著撰者,〈旅の父と子〉,《皇國の道》第11 號(1942年11月),頁44—50。1930年的6月下旬,那須在友人及贊助者的支持下,舉辦畫展賣畫,展出這段時間他所描繪的台灣山岳美景。
這位才華洋溢的年輕畫家,在台灣舉辦畫展、販售作品,與石川欽一郎(1871—1945)、魏清德(1887—1964)與尾崎秀真(1874—1952)等文化人士交遊。明治時代,作為世界藝壇中心的巴黎,是許多畫家趨之若鶩的夢想之地。台灣美術展覽會(1927—1943)作品資料庫。透過山岳會,那須得以深入山地,他曾帶著兩個孩子參與山岳會舉辦的新高山登山活動,或是參加花蓮太魯閣的觀光團。
1931年,那須雅城抵達嚮往已久的巴黎。那須雅城一邊潛心習畫,一邊懷抱著未來要前往巴黎,向世界發揚日本美術的夢想。
這一天,是台灣神社一個月一次的例行祭典,也是畫家人生的重要轉折。神職人員雙手舉著畫卷,在殿前舉行奉告祭,將畫家的自信之作—《新高山之圖》【圖1】敬獻神明。
朝鮮寫眞通信社,《朝鮮美術展覧会図録第5回》(漢城:景仁,1982)。Photo Credit: 節圖自漫遊藝術史 【圖1】那須雅城,《新高山之圖》,1930,國立台灣博物館藏。